【高质量发展进行时】里山乡象平村:盘活闲置土地 蹚出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子

近年来,里山乡象平村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以盘活闲置土地为核心突破口,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培育特色产业、激活存量资产等举措,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稳”的跨越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走进象平村一组,昔日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如今焕发生机——一座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内,11只梅花鹿分栏栖息,正有序进食。
“2025年我们争取了这个乡村振兴的项目,引进了梅花鹿的养殖,引了8只大的公鹿、3只小公鹿,到2026年明年的3月份,就可以采收鲜鹿茸,大概的收入在4.5万到5万元左右。“象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勇学说。

为降低养殖成本、保障养殖成效,村两委创新管理模式,由村组干部直接管理养殖,每日定时定量投喂饲料与饲草,同步摸索科学养殖技术。得益于精心照料,引进的鹿群已完全适应新环境,整体状态良好,首年养殖即可实现稳定收益。

“通过探索养殖以后,我们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林地宽广的优势,把鹿迁到森林里做好林下养殖,做好养殖技术的引领示范,带动村民积极的来发展梅花鹿养殖,增加村民的收益。”象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勇学说。

闲置资源的“华丽变身”不止于养殖基地。象平村精准把握毗邻通海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争取项目资金,将拆除后的废弃烤房空地,建成500余平方米的商住一体综合楼,一楼商铺对外出租发展餐饮业态,二楼9间公寓满足园区职工住宿需求。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近4万元稳定收入。

“以前原来这一条全部是些烤房,村上把它利用起来,也方便了园区这些职工,也带动了我们村上集体的经济收入,这里环境很好,餐饮都好做的。”象平村一组村民李春连说。

作为典型的山区多民族村寨,象平村居住着彝、傣、哈尼、蒙古、汉5个民族,村落分布较为零散,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导产业。该村通过布局多元产业,利用闲置房顶安装光伏发电板、运营电能烘烤房、流转闲置耕地实施土地整治项目,集体经济实力持续攀升。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万元,2025年预计突破10万元,为村庄建设提质与村民就业增收积攒“底气”。

“我们村‘两委’一帮人也不等不靠,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们2026年村集体预计收入可以达20万元,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后,把这些资金用来反哺村庄建设,来提升我们的人居环境,来带动村民的就业。”象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勇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