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历史人类学与坝子社会研究论坛”在通海举办
近日,由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历史人类学与坝子社会研究论坛”在通海县顺利举办。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40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坝子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展开深度学术探讨。
作为聚焦坝子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对话平台,本次论坛精心设置5场专题研讨环节,学者们围绕“宗族的发明与地方社会建构”“民间文献的系统性特征及其解读路径”“段氏家族对通海多元社会的整合机制”等20个核心议题深入交流。与会者既分享了基于实地调查的微观案例分析成果,也展现了跨区域比较研究的宏观视野,通过多学科交叉视角碰撞出丰富的学术思想,为坝子社会研究注入新的思考维度。
“从2009年已经开始,做一些云南的坝子社会的研究,通海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因为大理国的国王是从通海到大理的,我们基于南诏大理国九世纪以来,云南社会的基本框架与通海做了三次基本的研究,这一次,基本上历史文理学界最基本的几位教授都来了,我们就用之前了解的通海的情况来进一步的讨论云南的坝子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之间的一些很具体的问题。”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马健雄说。
“此次论坛用一天半的时间在会场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再用一天半的时间到通海的这些文化圣地,像秀山,三圣宫,圆明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波说。
首届历史人类学与坝子社会研究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历史人类学与坝子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更推动了该领域研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这是中国首次召开的这个类型的论坛,这个论坛汇集了全国各大高校名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对通海的历史文化相当注重,通海已经成为他们田园考古的实践基地,这为通海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将通过论坛让这些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赋能通海的文化的发展。”通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