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助力农药使用减量增效

原创
浏览量

时下正是田间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连日来,在通海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扦插黄板或蓝板的身影。一块块看似普通的板子,正成为守护农作物的“绿色卫士”。

记者日前来到秀山街道长河社区,映入眼帘的是错落分布在农田里的黄板,在阳光照耀下泛着光泽,与翠绿的蔬菜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别样的田园景致。据农户溥传久介绍,过去,田间蚜虫、斑潜蝇等虫害频发,为了防治害虫,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可防治效果不佳,还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突出,影响了蔬菜品质和销售。自从用上黄蓝板后,农药施用频次显著降低。

“不用黄蓝板的时候,10多天就要打一次药,每打一次就要两桶药水,插起黄蓝板后,效果比较好,过两三天来看,那个板上就粘了很多害虫,很大程度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危害,我们也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农户溥传久说。

“这个黄板用在田里面,主要是诱杀这一季田里面的斑潜蝇还有蚜虫,我们在田里面插的时候,一般20块用在一亩田里面,插的时候还是要,讲究点高度和方向……通海县种植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艾瑛说。

为了让黄蓝板充分发挥作用,当天,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还深入田间,与农户讲解黄板的扦插技巧和注意事项。

“我们在长河社区推广了1000亩的黄板,主要是诱杀斑潜蝇还有蚜虫,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全县的3.59万亩临湖核心区内实现黄蓝板的全覆盖。”通海县种植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娟说。

绿色防控是通海县杞麓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中转变生产方式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通海县将实施绿色防控,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除了推广黄蓝板,还大力推广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全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

“2025年,我们对全县历年来已经安装的太阳能杀虫灯4200盏进行了全部的更新,对灯头全部进行了更换,这4200盏杀虫灯覆盖了全县所有的耕地面积。临湖核心区内,更换了3700盏太阳能杀虫灯,下一步还计划新安装250盏,临湖核心区里的太阳能杀虫灯就到达3950盏,可以覆盖到整个杞麓湖流域。”通海县种植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娟说。

通海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田间虫口基数明显下降,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通海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盏杀虫灯可以辐射30到50亩土地,按一年三岔来算,太阳能杀虫灯可以一亩减少用药10克,黄蓝板每亩可以减少用药0.5次,每次减少5克,通过这些绿色防控措施的实施,最终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为杞麓湖保护治理做出农业部门的贡献。通海县种植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娟说。

如今,漫步在通海县的田野,黄蓝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施形成了独特的田园景观。通海县正以绿色防控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为杞麓湖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