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睛”又“吸金” 花街创意展品人气旺
通海县第十八届迎春花街开街后,与花街有关的元素热度居高不下,一些经过巧妙构思、精心设计的展品吸引了众多关注。大龙吐水、原创全金属拼装立体模型、缩小版“酒吧”、蔬菜“花束”、花桩盆景等独具通海特色的物品及名、特、优产品在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等平台频频“出圈”。那么,它们“吸睛”的背后有些什么有趣的创作故事,“吸睛”后又带来了哪些流量?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关注度较高、打卡频次较多的展区。
2月28日,在凭借一碗面火“出圈”的杨广镇展区,记者刚好目睹了鲜面的上盆过程。八仙桌上,直径约60厘米的青瓷碗中央,一根棍子与筷子相连,师傅熟练地将当天早上制作的长5米的鲜面条自上而下挂好,经过一番整理,一盆冒着“热气”,筷子悬空的待食面条就呈现在游客面前,大家边用手机记录,边称赞展品创意的巧妙。
赵顺星是这碗面的创作者,据他介绍,从构思到成型,作品只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时间虽短,但这碗面是一碗独具通海特色的“文化面”,它不仅仅展示了传统手工制作,且迄今已有百余年生产加工历史的杨广面条,更是融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高台元素。
“花街筹备以来,杨广需要展示的特色商品很多,如何展示出杨广的特色,我们动了脑筋,想了办法。经过思考,我们觉得杨广面条历史悠久,从业人员很多,产值很高,这个是杨广很有特色的,所以我们就选定了面条,因为我是河西人,河西的高台给了我启发,我就把高台和杨广的面条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我觉得这个是有创意的,但是没有想到会受到那么多的好评。”杨广镇宣传专干赵顺星说。
据悉,杨广面始创于光绪二十年代初,是以通海县杨广镇杨广村出产的面条而得名,其面筋柔和、耐煮、不碎、不粘、入口爽滑、口感极佳,赢得了“金丝银线杨广面”的美誉,成为了云南省的一大品牌。此次杨广展区的这碗“创意面”,圈粉无数的同时,也让杨广面条销量大增。
“经过这一次展示,给我们杨广面条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我们作为企业,销售这一块也上去了很多,通过这碗面,我们下面那个展位,买面条的人很多,已经有复购率,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在花街上都有上千把。”通海杨广锦宏面条厂负责人岳喜文说。
除了杨广的创意面,位于北街延长线街口的一只高2.5米,长4.2米,宽3米,以绿叶为毛,绣球花为尾的“花孔雀”也是游客争先恐后拍照打卡的热门展品。
“因为我们是孔雀珠宝,所以我们沿用了孔雀的形象来进行这次花街的展示。孔雀在我们云南这边是能代表云南地方特色的动物,而且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我们这次展会主要货品的展示就是银饰,通海的银饰制作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我们孔雀珠宝从银饰到现在也有173年的历史,也代表着通海民族银饰、民族特色产品的制作发展的历程,通过这一次展会的热潮也带动了银饰的销量。”孔雀珠宝通海区门店负责人期玉兰说。
据悉,在此次花街期间,游客更注重展出产品的 “美、趣、品”,作为游客与展览之间的桥梁,各参展单位纷纷在展区布置、展品选择上做足了文章,无论是精致的造型还是相得益彰的配色,都让第十八届迎春花街更显“文化味”,更具“烟火气”。
全媒体记者 佟薇 杨川 审核 师云波